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市場期待QE3 防期望落空風險
市場期待QE3 防期望落空風險
社評
一年一度的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央行年會周五舉行,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虎視眈眈,觀望美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圖】的講話。面對美國疲弱的復蘇步伐,聯儲局將採取什麼形式的刺激措施、貝南奇會否對第三輪貨幣量化寬鬆(QE3)作出露骨暗示,然後在九月議息會議宣布出招?
兩年前,貝南奇在同一場合暗示推出QE2;一年前,在年會上亦預示了扭曲操作(OT)出台。今年央行年會,貝南奇會否重施故伎,向市場傳遞釋放大規模流動性的信息,已然把市場預期推上高潮,同時也埋下期望落空的市場激烈反應風險。
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舉行前夕,聯儲局於周三(香港時間周四凌晨)發表最新一份褐皮書,評估美國經濟運行現狀,市場從中也可窺見貝南奇的抉擇立場。照目前形勢觀察,隨着美股持續走強、房地產有築底之象,加上QE3的刺激效果成疑,聯儲局會否啟動大規模的QE3,迄今仍莫衷一是。
據八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若經濟復蘇勢頭無法加強,貝南奇表示將採取進一步刺激措施。這番表態可以說是聯儲局發出最清晰的一次政策動向信號。然而,觀乎八月議息會議後,陸續出來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表現有所改善。
最新公布七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增加逾百分之四,優於預期;八月新屋銷售環比亦有所增加,反映房地產市場隱隱然露出築底之勢。可惜失業率始終居高不下,但明顯看到,就業市場不振,當中包含結構性失業,而貨幣刺激只能對改善周期性失業產生作用。因此,QE3能否扭轉勞工市場頹弱之勢,效果成疑,相信此舉也制約了聯儲局推出政策的衝動。
上輪QE2,聯儲局購買總計六千億美元國債,推高無風險資產的國債價格,人為製造通脹預期,誘發投資者轉換資產組合,增加對企業債、股票和不動產的投資。但事後看來,更多的政策效果是巨大流動性湧往新興市場套利,因而到施展扭曲操作,只能在不擴張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下作出選擇。
若新一份褐皮書對未來經濟走勢沒有更悲觀評估,相信QE3的市場預期也會降溫。照目前多數分析,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貝南奇充其量闡述清楚聯儲局進一步寬鬆的方向,卻不會作具體措施的承諾,把推出QE3的市場「想像時間表」延至十二月議息會議,亦即美國大選之後,目前繼續以政策的「模糊性」來牽引市場。
照當前形勢看,美國經濟迄今沒有衰退的蛛絲馬迹,只是低速復蘇。看深一層,威脅經濟倒退的風險來源,更多在於「財政懸崖」逐步逼近。明年初,前總統布殊政府延續下來的減稅政策期滿;加上降低財政開支的自動削赤機制啟動,使新一屆政府無可避免面對嚴峻的財政緊縮。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日前公布的半年報告,若不及時採取迴避措施,美國溫和的復蘇步伐將會逆轉,二○一三年經濟增長萎縮零點五個百分點,失業率將升破百分之九。很明顯,紓解「財政懸崖」的經濟收縮風險,央行顯得束手無策。
聯儲局一直不輕易將貨幣刺激措施推到極致, QE3「引而不發」,留有餘地,模糊策略可以理解。很明顯,新褐皮書報告對經濟走勢預期、就業數據所顯示勞工市場最新狀況,是QE3會否在聯儲局九月議息會議上出籠的關鍵基礎。
周五的央行年會,若貝南奇對QE3沒有露骨暗示,基於市場對QE3的期待持續升溫,卻一次又一次失望,使這一輪的市場預期隱伏期望落空後加劇市場偏激反應的風險,令金融市場充滿不可測的變數。
30 Aug 2012
信報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中國經濟大調整 三季度難言反彈
中國經濟大調整 三季度難言反彈
社評
總理溫家寶上周末南下廣州、佛山和東莞等地考察,強調以針對性措施推動出口。由於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內需疲弱,七月份,亦即三季度開始的各項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滑尋底的時間會比預期長。溫家寶提出盡快改善出口條件,以穩定增長,反映中國經濟的確面臨一次較大幅度調整壓力。
中國經濟增速從去年三季度起急速下滑,央行於同年十一月底揭開下調銀行存準金率序幕,迄今已三次調降存準金率,兩次下調利率。然而,經濟不僅未如預期般,在高唱今年二季度會築底聲中回升,反而GDP增長進一步挫落至百分之七點六水平。
踏入三季度,最近公布七月連串宏觀數據顯示,情況至今也未許樂觀。七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五十點一,創出八個月新低,瀕臨跌落五十點擴張線之下;工業增加值增速不足百分之十、社會零售總額下滑至約百分之十三、出口增速大幅跌至僅百分之一、新增信貸約五千四百億元人民幣,遠低於預期、七月工業用電量較六月再跌零點三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三,在在反映經濟擴張乏力之勢。
再印證滙豐上周公布八月PMI,初值從七月四十九點三,大幅下滑至四十七點八,創出九個月來新低。分項指數中,新出口訂單創四十一個月最低,反映外需疲莫能興,即使落實溫家寶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口退稅、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等措施,但在全球經濟放緩大勢下,出口恐怕難以顯著改善。內需同樣流露頹弱之象;生產方面,企業存貨壓力揮之不去,產成品庫存上升,反映生產擴張前景未能樂觀。
明顯看到,中國經濟展現持續性放緩風險,下滑亦含結構性因素之力。從投資佔GDP高比率(逾百分之五十),廣義貨幣供應M2從二○○九年六十五萬億元,增至目前約九十二萬億元,短短四年間擴張逾四成,可以說,在政府主導投資、貨幣高速膨脹下也埋下了資產泡沫、惡性通脹和產能過剩等隱憂。
近期各地方政府相繼推出多項大型產業規劃,涉資以萬億元計,大有重返政府主導投資刺激增長舊路之勢。不過,在投資效率下降,加上內外需求疲弱,政策性刺激增長未必可以抵銷自主性投資增長的不足,使經濟築底只能蹣跚而行。
對宏觀形勢評估,溫家寶認為,下半年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穩增長的難度仍然較大。照最近的經濟數據反映,情形確實如此。如今在消費動力不足、投資也有制約下,加大對出口的政策措施力度,可惜歐美經濟不景,外需疲弱,相信對GDP的拉動作用有限。
由此可見,這一輪逆周期的調整深度可能比預期大、調整時間也較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是拉動去年投資增長的主力,貢獻率分別逾百分之四十二及約百分之三十,合計高逾百分之七十二,可說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如今製造業生產活動和房地產投資萎縮,七月份主要經濟數據表現差勁,加上刺激措施帶有滯後性,可以預料,三季度經濟也難以反彈,即使四季度得以回升,幅度相信也不會大。
很明顯,在產能過剩、基礎建設投資一度泛濫情況下,政府重回巨額投資刺激增長之路並不明智,且有進一步惡化經濟結構之憂。上周末溫家寶強調通過針對性措施推動出口,以減少經濟失速風險,政策的重要性和指導性不言而喻。
照發展形勢觀察,目前經濟出現持續放緩風險,在面臨較大幅度調整壓力下,央行推出進一步寬鬆措施,看來已帶有相當程度的迫切性。
27 Aug 2012
信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