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減息不是萬靈丹 經濟轉型不容緩

減息不是萬靈丹 經濟轉型不容緩


對於美國聯儲局最新一次議息,全球引頸以待,尤其是香港,在樓股跌跌不休、消費市道疲弱的情況之下,各界熱切期望減息有利樓股反彈,零售消費暢旺。然而,大家必須做好期望管理,千萬別過度樂觀以為美國減息就是救市萬靈丹,陰霾一掃而空。

首先必須指出,美國自從二〇二二年三月啟動加息周期以來,香港銀行沒有跟足加幅。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香港銀行會跟足美國減息嗎?萬一香港銀行按兵不動,樓市反彈的期望恐怕落空。

其次,美國聯儲局這次議息雖然決定減息半厘,但即時影響有限。正如美國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在議息結果公布前斷言,無論減息零點二五厘抑或零點五厘,均不足以令地球震驚,因為基本經濟變化才是真正具影響力之事,包括經濟是否軟着陸,抑或硬着陸。戴蒙強調,地緣衝突及中美兩國關係等才是他最關注的事。

香港樓價連跌三個月,差餉物業估價署八月二十八日公布私人住宅樓價指數,跌破三百關口,不但抵消今年二月撤銷辣招稅後的升幅,樓價更重回二〇一六年九月水平。「美聯樓價指數」亦顯示,樓價連跌十三周,今年樓價比去年累跌百分之七,創逾八年新低。

特區政府今年二月「徇眾要求」撤銷辣招稅,本來被視作救市良方,卻奈何,期望換來失望,小陽春曇花一現,不旋踵市場上多的是劈價盤。至於新冠疫後經濟復甦的期望,事實證明一場歡喜一場空。既然如此,美國減息是否有助於樓市反彈,頓成疑問,畢竟香港整體的經濟狀況未如理想。

若要扭轉樓市跌勢,需要幾個因素配合,美國減息而且香港銀行跟減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影響樓市的因素是供求關係,由於不少地產發展商現時放慢手腳推出樓盤,囤積不少貨源,說不定趁美國減息後大量出貨求售,屆時樓價有機會不升反跌。

更加關鍵的是買家心態,如果經濟前景不明朗,導致信心不足,「遲買平幾球」,潛在的消費力就難以釋放出來。回顧二〇〇三年沙士疫後,香港樓市強勁反彈,很大程度得力於中央推出優惠政策,放寬內地人來港自由行,百業興旺帶動樓價飆升。可如今,內地人來港自由行的刺激作用有限,大時大節的旺季亦不見起色。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大量香港市民北上消費,亦有市民趁假期外遊,加上經濟環境欠佳,今年中秋節生意較去年跌逾一成。他又說,內地遊客現時來港消費力人均減弱約兩成,期望政府推出多項活動可以吸引更多港人留港消費。

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行政長官李家超一再強調,現在正處於經濟轉型期,或曰經濟洗牌期。轉型是有需要的,但轉往何方?政府應該點出明確方向,提出清晰藍圖,好讓社會上下有所依循。要是政府未有定案,不妨邀請各界人士展開討論,集思廣益以求變通。香港企業佔了九成以上是中小企,財力雖不雄厚,惟韌性十足,只要有明確的轉型方向,就可以逆境求生。

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唇齒相依,目前內地房地產面臨巨大挑戰,內需疲軟打擊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早前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國家應該專注於對抗通貨緊縮的壓力,推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易綱認為,關鍵是如何改善內需,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又說,對中國人民而言,最重要的是就業前景和收入預期。作為小經濟體的香港,改弦易轍理應比中國內地這艘航空母艦容易。

美國帶頭減息,未必能夠產生立竿見影之效,部分市場人士估計,樓價可能要等到明年下旬才會回升。說到底,樓市需要實體經濟支持,若然經濟持續不景氣,消費信心不足,店舖倒閉潮一浪接一浪,減息的利好因素隨時被抵消。香港不能僅寄望美國減息,以至中國內地經濟復甦,經濟主動轉型才是自保自救之道。

19 Sep 2024


信報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特朗普口出狂言 北京不宜掉以輕心

新加坡舉行一連三天的「第二十一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中國和美國皆由各自的國防部長率領代表團出席。中美雙方同樣希望藉着對話避免誤解和誤判,然而實際上兩國始終存在着極大分歧。另一方面,正在尋求捲土重來入主白宮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又口出狂言,日前竟聲稱如果中國大陸在他任內攻打台灣,他會轟炸北京。儘管特朗普也許只是運用天花亂墜的「選舉語言」討好選民,不過難保不是部分華府鷹派政客的「打雞血」主意。

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防長董軍向美國防長奧斯汀直言,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嚴重違背所作承諾,向「台獨」發出錯誤訊號,敦促美方切實糾正錯誤,不得以任何方式「以武助獨」。董軍亦透過主題演講嚴詞警告,中方不容許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損害亞太地區,不容許把地緣衝突引入亞太。他重申,解放軍始終是捍衞祖國統一、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誰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他還強調,「台獨」分子螳臂當車、自欺欺人,解放軍對待「台獨」武裝就像甕中捉鱉,不足掛齒。

奧斯汀則說,對解放軍近期在台海周邊的挑釁活動表達深切憂慮,重申北京不應利用屬於台灣正常及例行民主過程一環的政治過渡,作為脅迫行動的藉口。奧斯汀表示,儘管歐洲和中東發生歷史性衝突,亞太地區仍是華府的「優先事項」,「唯有亞洲安全,美國才能無虞」。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大校研究員曹延中問奧斯汀,美國是否意圖在印太建立類似北約的聯盟。奧斯汀沒有正面回答,僅稱美方目標是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實現「自由開放印太」的共同願景。

台海問題之外,尚有南海問題,中美之間的矛盾愈來愈難化解,原因是菲律賓利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壯膽,倚仗山姆大叔的巨棒,抗衡與之存在着島礁主權之爭的中國。菲律賓不但在仁愛礁派出軍艦「坐灘」二十五年,最近也在仙賓礁重施故伎。內地《環球時報》披露,菲律賓以「確保中國不會在仙賓礁填海造地」為藉口,派遣海岸防衞隊巡邏船在仙賓礁潟湖內持續滯留並維持靜止長達四十五天,實質上形成對仙賓礁的軍事化「準坐灘」。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揚言,如果有該國公民在中菲南海衝突中死亡,等同中方越過紅線,「這與我們定義的戰爭行為非常接近」。至於會否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奧斯汀謂不會對假設性情況作出揣測,但一再表明美國對菲律賓的承諾堅定不移。

美國執着於插手台海和南海,與中國角力的姿態沒有軟化跡象,儘管有對話,依舊充滿對抗意味。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已經三番四次保證,將會軍事協防台灣。如果今年十一月美國大選的贏家是拜登,情況固然不變,萬一贏家是特朗普,台海問題和南海問題也許進一步激起風浪。

對於《華盛頓郵報》報道,特朗普在與金主的閉門募款活動上大放厥詞,台灣遇襲則轟炸北京云云,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批評,如果報道屬實,這樣的言論非常喪心病狂。此等「特氏狂言」看來屬胡謅亂扯的成份居多,可是無法排除一個可能性,一旦解放軍決定「武統台灣」,而美國又真的為台灣提供軍事協防,那麼就算被轟炸的不是北京,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仍然有被美國攻擊的風險,彷彿等於中美兩個擁核國直接交戰,後果之恐怖實在難以想像。

特朗普如果能夠實現其復辟夢,再度成為總統的話,估計會像上次那樣羅致大量鷹派政客,前國務卿蓬佩奧之類的官員充斥美國決策層。為了台灣而轟炸北京或者攻擊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絕對是糟糕透頂的餿主意,但當鷹派政客失去理智的時候,正常人想攔也攔不住。因此,北京如果在未來的一段日子不得不與另一次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必須將這些喪心病狂的可能性計算在內,不宜掉以輕心。

特朗普的作風一貫地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北京也該作出最壞打算,甚至施展出奇制勝之術,防止任性狂人亂來。

新加坡舉行一連三天的「第二十一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中國和美國皆由各自的國防部長率領代表團出席。中美雙方同樣希望藉着對話避免誤解和誤判,然而實際上兩國始終存在着極大分歧。另一方面,正在尋求捲土重來入主白宮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又口出狂言,日前竟聲稱如果中國大陸在他任內攻打台灣,他會轟炸北京。儘管特朗普也許只是運用天花亂墜的「選舉語言」討好選民,不過難保不是部分華府鷹派政客的「打雞血」主意。

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防長董軍向美國防長奧斯汀直言,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嚴重違背所作承諾,向「台獨」發出錯誤訊號,敦促美方切實糾正錯誤,不得以任何方式「以武助獨」。董軍亦透過主題演講嚴詞警告,中方不容許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損害亞太地區,不容許把地緣衝突引入亞太。他重申,解放軍始終是捍衞祖國統一、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誰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他還強調,「台獨」分子螳臂當車、自欺欺人,解放軍對待「台獨」武裝就像甕中捉鱉,不足掛齒。

奧斯汀則說,對解放軍近期在台海周邊的挑釁活動表達深切憂慮,重申北京不應利用屬於台灣正常及例行民主過程一環的政治過渡,作為脅迫行動的藉口。奧斯汀表示,儘管歐洲和中東發生歷史性衝突,亞太地區仍是華府的「優先事項」,「唯有亞洲安全,美國才能無虞」。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大校研究員曹延中問奧斯汀,美國是否意圖在印太建立類似北約的聯盟。奧斯汀沒有正面回答,僅稱美方目標是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實現「自由開放印太」的共同願景。

台海問題之外,尚有南海問題,中美之間的矛盾愈來愈難化解,原因是菲律賓利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壯膽,倚仗山姆大叔的巨棒,抗衡與之存在着島礁主權之爭的中國。菲律賓不但在仁愛礁派出軍艦「坐灘」二十五年,最近也在仙賓礁重施故伎。內地《環球時報》披露,菲律賓以「確保中國不會在仙賓礁填海造地」為藉口,派遣海岸防衞隊巡邏船在仙賓礁潟湖內持續滯留並維持靜止長達四十五天,實質上形成對仙賓礁的軍事化「準坐灘」。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揚言,如果有該國公民在中菲南海衝突中死亡,等同中方越過紅線,「這與我們定義的戰爭行為非常接近」。至於會否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奧斯汀謂不會對假設性情況作出揣測,但一再表明美國對菲律賓的承諾堅定不移。

美國執着於插手台海和南海,與中國角力的姿態沒有軟化跡象,儘管有對話,依舊充滿對抗意味。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已經三番四次保證,將會軍事協防台灣。如果今年十一月美國大選的贏家是拜登,情況固然不變,萬一贏家是特朗普,台海問題和南海問題也許進一步激起風浪。

對於《華盛頓郵報》報道,特朗普在與金主的閉門募款活動上大放厥詞,台灣遇襲則轟炸北京云云,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批評,如果報道屬實,這樣的言論非常喪心病狂。此等「特氏狂言」看來屬胡謅亂扯的成份居多,可是無法排除一個可能性,一旦解放軍決定「武統台灣」,而美國又真的為台灣提供軍事協防,那麼就算被轟炸的不是北京,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仍然有被美國攻擊的風險,彷彿等於中美兩個擁核國直接交戰,後果之恐怖實在難以想像。

特朗普如果能夠實現其復辟夢,再度成為總統的話,估計會像上次那樣羅致大量鷹派政客,前國務卿蓬佩奧之類的官員充斥美國決策層。為了台灣而轟炸北京或者攻擊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絕對是糟糕透頂的餿主意,但當鷹派政客失去理智的時候,正常人想攔也攔不住。因此,北京如果在未來的一段日子不得不與另一次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必須將這些喪心病狂的可能性計算在內,不宜掉以輕心。

特朗普的作風一貫地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北京也該作出最壞打算,甚至施展出奇制勝之術,防止任性狂人亂來。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以下幾個重點:

1.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很大。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對台軍售和政治支持。

2. 特朗普在募款演講中發表霸言,如果中國攻打台灣,他上台後會轟炸北京。文章分析這有可能鼓勵美國鷹派採取更激進立場。

3. 菲律賓在南海仁愛礁和仙賓礁持續與中國對立,並得到美國的支持,進一步加劇南海局勢緊張。

4. 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可能大舉起用鷹派官員,進而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更激烈做法,甚至發動襲擊,這將導致嚴重後果。

5. 北京需要做好應對特朗普再上台的最壞打算,防止他在台灣問題上亂來,需要施展出奇制勝之術。

Chatgpt Poe Claudia 1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