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股債危機禍及全球 銀根趨緊港股堪虞
社評
美國聯儲局結束兩天的議息會議,利率如期維持不變,但市場普遍盼望有更大力度的刺激經濟措施如QE3之類卻落空。取而代之的是所謂「扭曲操作」,即透過沽出短債同時購入長債壓低長期利率,結果令市場大失所望。美股應聲下挫,道指周三大跌二八三點,拖累昨天全球股市大幅下挫,港股跌幅尤其嚴重。恒指全日暴跌九一二點,報收一七九一一點,跌幅百分之四點八五,跌穿一萬八千點的關口,是二○○九年七月以來的新低。
技術上,港股已經全面轉弱,過去十天三度裂口下挫,跌破近期低位一八六二七點,穿雙底向下。用神奇數字計算,由二○○八年十月的低位一○六七六點升至二○一○年十一月的高位二四九八八點,合共上升一萬四千三百一十二點,下跌零點五,可見一七八三二點,與昨天最低位一七八五九點相近,再破,以下跌幅度為上升幅度零點六一八計算,後市可見一六一四三點。因此,千萬不要胡亂入市博反彈,只有有實力的長線投資者,才可分段吸納,為未來的投資作好部署。
金融海嘯後,美國兩度推出量化寬鬆措施,旨在挽救金融機構危機,穩定金融系統,對刺激經濟復蘇,實際作用不大。美國失業率仍然高企不下,樓價則持續下滑,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百分之一點五。倘若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差於IMF預期的百分之四,歐美經濟陷入衰退的機會增加。
聯儲局宣布明年六月底前以四千億美元購入六年期至三十年期國債,同時出售相同規模的三年期或更短的國債,只從美國本土的經濟利益着想,並未顧及美股動盪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加上歐債危機惡化,主權違約迫在眉睫,除非歐盟國家團結一致,以歐洲央行為所有歐盟國家主權債務提供無限擔保,穩定市場信心,否則歐洲銀行勢將因希臘率先違約或脫離歐羅區而面臨逾三千億歐羅的損失,後果堪虞,殺傷力絕不在雷曼倒閉之下。
香港的經濟基調本來不差,最新的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三點二,幾近全民就業,而IMF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亦高達百分之六,較六月時上調零點六個百分點。另一方面,IMF對中國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也維持百分之九點五和百分之九的高水平。香港背靠祖國,即使面對歐美經濟的橫逆,也不致大幅倒退。可是,作為全面對外開放的經濟體系,以及紐倫港一分子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但無法避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帶來的經濟衝擊,也由於資金來去自由,沒有外滙管制,港股難免成為國際投資基金的自動提款機,波幅每每較實況為大。
另一方面,根據金管局日前發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截至今年三月底止,雖然本港銀行持歐豬五國的債權,佔外債總規模僅百分之零點七,但對英國、法國及德國銀行的貸款,卻分別達百分之七點六、百分之四點三和百分之二點六。歐債危機一旦失控,出現骨牌效應,波及歐盟幾個主要強國,本港的銀行系統也將會承受重大的衝擊。
今年本港銀行的貸存率已躍升至百分之八十四點三,六、七月的貸款雖較前放緩,但全年增長率仍高達百分之十八。現時風高浪急之下,相信本港銀根會逐漸收緊,加上樓價見頂回落,負財富效應陸續出現,社會內部消費勢將減弱,投資意欲備受打擊,自不待言。港股今年最後一季景況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