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美元避險首選 股滙再翻波濤
社評
在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高漲之下,環球市場資金撤離風險較高的新興市場,美元作為避險貨幣再成焦點。昨天,亞洲股市和區內貨幣急遽下跌,港股更一度跌破萬七點關口,美元維持近期強勢,美元指數逼近七十九高位,金價受壓。

照發展形勢觀察,在市場悲觀情緒揮之不去下,美元繼續成為首選避險貨幣,資金重新倒流,為新興市場國家本幣及當地股市帶來巨大壓力。

八月底美元指數約處於七十四水平,到昨天攀升至貼近七十九高位,升勢凌厲。昨天美元繼續呈現強勢,韓圜等亞洲貨幣大幅貶值。據全球資金追蹤機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上周末的資料,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持續八周出現資金淨流出。避險資金通過拋售其他貨幣購入美元,致韓圜、墨西哥披索、巴西雷阿爾等貨幣一瀉如注。可以說,在全球經濟前景惡化、金融市場風險急升之際,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避險功能,迄今仍不可替代。

上周美國聯儲局公布「扭曲操作」,把所持短期國債轉換為長期國債,令三年期以下債券價格出現下跌壓力,收益率上升,也有利美元偏強走勢。從二○○八年三月美元指數挫落至七十水平低位後,在金融危機和歐債風暴發酵及蔓延過程中,指數一直在七十至八十九區間波動,期間美元遭強烈看淡下,又在全球金融風險飆升之中發揮避險作用而反彈,升升沉沉。不過,照目前世界經濟下行、主權債務危機惡化以至破壞力持續擴散等綜合因素衡量,當前的外在環境變化確實對美元有利。

基於美元作為一枝獨秀的國際儲備貨幣,大宗商品交易更以美元定價,美元貶值勢必推動商品價格上揚,油價上升,美元購買力也受到削弱,同時亦產生通脹壓力。從目前美國製造業本土「空心化」的結構看,企業工廠大量外包,美元貶值未必對出口有利,至於對改善美國國內就業,盼藉此推動經濟,恐怕成效也有限。

再看聯儲局的「扭曲操作」,此舉力圖壓低長期利率,鼓勵投資。由於長期利率變化對企業的資本性投資相對敏感,聯儲局冀降低長期利率刺激資本性投資,增加就業。事實上,降低金融槓桿,促進投資性資金回歸實體經濟,固本培元,是改善經濟的根本方法;加上目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溫,大宗商品價格因需求萎縮而下降,以致對美元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避險功能加強,在這種發展形勢下,美元偏強走勢無疑也得到一定支持。

如今資金繼續由新興經濟市場流出,巴西及南韓央行已相繼入市,力阻本幣貶值,反映歐美經濟危機的破壞力不斷擴散。昨天亞太區股市全線急挫,泰國更暴跌近一成;內地深滬股市指數同創年內新低。記得金融海嘯二○○八年全面爆發後,美元也曾先挫後升,到二○○九年第一季,美元指數一度衝抵逾八十八高位,如今再次顯露避險貨幣首選本色,反映目前市場信心虛怯,實不下於金融危機

短期來看,美國及法國等即將公布第二季度GDP終值,若數據低於預期,會加劇投資者對經濟二次探底的憂慮;另一方面,解決希臘債務違約問題也接近「攤牌」地步,歐盟和國基會本周再對希臘財政進行稽查,以決定是否發放新一輪貸款,消息足以影響美元走勢。

無論如何,歐債危機是歐羅體系固有制度缺陷的一次激烈展現和改革轉捩點,即使希臘債務違約燃眉之火得到撲救,但如何防止危機風險外溢、歐洲銀行重組資產等一系列後續問題,恐怕將繼續困擾金融市場,而避險資產的追逐,也令股滙及貴金屬市場難以平靜。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